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思想引领 > 正文
光岳学堂第76期:刘丽菲讲:沂蒙精神与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来源: 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03-16 阅读次数:
3月14日,由校团委主办,建筑工程学院团委承办的2025年第3期(总第76期)光岳学堂--“沂蒙精神与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宣讲活动于东校区5#A206举行,本次讲座邀请文学院老师刘丽菲担任主讲人,200余名学生参与。
刘丽菲以“沂蒙精神与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为主题,分别从革命历史叙事和乡土叙事两个角度讲述了沂蒙电影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她讲到,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向:一种是沿袭中国革命历史影片一贯的创作路线,表现重要历史人物或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另一种是在聚焦革命历史事件时,将目光转向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更关注大历史中平凡人的生命体验,从细微处反映经历变革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她提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呼吁新的国家形象,以《心碑》《梦想沂蒙》《毛驴上树》为代表的影片从讲述乡村生活的变革出发,以一种严肃的艺术探索精神和牢牢把握现实的努力,完成了对沂蒙山区乡村社会、基层变迁的一种微描,呈现出了一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现代化改革中国的形象。
最后她表示,无论是烽火岁月里的热血奉献,还是改革浪潮中的砥砺奋进,沂蒙电影始终保持着精神内核的连贯性。这种创作实践既彰显了沂蒙精神"厚重沉稳"的文化底色,又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关怀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开辟了主旋律电影艺术表达的新境界。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主动担负起解码红色文化密码、传播立体中国形象的时代责任,将沂蒙人民、沂蒙山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去传达有着厚重历史又正在变革崛起的鲜活的中国形象。
(文/图:徐从敏 孙毓琳 王时鹏,一审:李文兰,二审:刘永欣,三审:刘永涛)

